发生爆炸后,除了常见的外伤,还要警惕冲击波引发的肺爆震伤。图/CICPHOTO
天津“8·12”大爆炸事故已经过去六天,导致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种类也逐步厘清。8月16日,参谋长史鲁泽少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的位置已确认分布在两个点。在8月17日上午召开的第七次发布会上,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环保部门8月16日在事故区域新增了27个监测点位,其中17个点位检出氰化物,3个点位超标,超标点位全部位于警戒区内。目前,所有措施均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不会对周边居民、群众造成次生危害。
对于普通公众,了解化学常识,掌握遭遇化学品爆炸(泄漏)时基本的自救技能,也成为迫切之需。新京报记者连线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副主任医师林英及一位正在北京待命准备前往现场的感染防护专家,告诉大家在“遭遇化学品爆炸(泄漏)事故时,我们该如何自救?”
肺爆震伤的临床表现迟,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有研究显示,患者一般在伤后3-6天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部分患者进行性加重,需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且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在伤后10天左右会出现肺部感染征象,特别是合并烧伤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均存在免疫力低下,是并发肺部感染的直接诱因。
林英介绍777盛世国际官网,化学品爆炸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冲击伤、烧烫伤,各种化学品燃烧后产生的粉末,可能进入呼吸道或口腔;有毒有害气体,会被吸入呼吸道,造成急性中毒等损害;也有可以经皮肤吸收的浓度较高的毒气或粉末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因此,遭遇化学品爆炸后,周边人群应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绕开爆炸地中心点,跑到上风向,往外撤离。
在京待命的感染防护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化学品爆炸后,在事故中心区(0米-500米)和事故波及区域(500米-1000米)应穿戴轻型防化服。如果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以此次天津瑞海物流危化品仓库大爆炸事故中备受关注的为例。在正常保存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晶体。氰化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吸收和皮肤接触吸收对人体产生危害。遇水、遇酸后,会产生氰化氢。氰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苦杏仁味儿的剧毒气体。“但大约有40%的人,闻不到苦杏味儿,如果(人体)没有专业防护,很容易吸入。”林英说,氰化氢的致死量,是0.5毫克/每升空气中。因此,处置泄漏或爆炸后的氢化钠,需要专业人员穿戴A级防护装备,呼吸防护一定要采用隔绝式的,不能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但是,如果引发爆炸,一定是大剂量的化学品,人接触后也应引起急性的毒性反应。”林英介绍,是剧毒物质,即使是吸入或吞入少量氰化物,也会导致人体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多数在1小时内就会出现上呼吸道麻木、头昏头痛、胸闷、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等反应。虽然个人体质不同,吸入量不同,但短时间一定会出现不适反应。
不过,在这次天津大爆炸事故中,天津市环保局和驰援天津的均公开表示,爆炸事故现场空气已达标,针对地下两个监测点出现氰化物超标的情况,事故现场已用水泥封堵所有的污水外排处,并设置应急废水收集区。现场产生的废水,将由罐车提取至专业污水处理点,所有措施均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不会对周边居民、群众造成次生危害。